
独家报道!外烟销售渠道“岁月静好”?水面之下暗流涌动
近日,国内对于烟草管控力度不断加强,电子烟市场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洗牌。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外烟的销售渠道似乎呈现出一种“岁月静好”的景象。真的是这样吗?记者通过多方走访调查,发现平静的表面之下,实则暗流涌动。
传统渠道:夹缝中求生存
过去,一些烟酒店、便利店是外烟销售的主要场所。化名李老板在市中心经营一家烟酒店多年,他告诉记者:“现在查得严,明面上肯定不敢大张旗鼓地卖。以前摆在显眼位置的外烟,现在都收起来了,熟客来了才会问一句。”李老板坦言,外烟的利润相对较高,但风险也大。为了生存,只能谨慎经营,尽量选择一些小众品牌,避免引起注意。
另一位在连锁便利店工作的化名王女士也表示,他们店里已经很少进外烟了。“公司有规定,尽量减少外烟的种类和数量。现在主要靠卖国产烟,虽然利润薄一点,但安全。”

由此可见,在传统渠道,外烟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
线上渠道:监管趋严,转移阵地
曾经,电商平台是外烟销售的另一大阵地。然而,随着监管的加强,大型电商平台已经基本禁售外烟。但这并不意味着线上渠道的消失,而是转移到了更为隐蔽的场所。
化名小赵是一位资深烟民,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外烟卖家都转移到了微信群、朋友圈、社交平台等渠道。“他们会用一些暗语、缩写来代替外烟的名称,比如‘骆驼’会说成‘骆驼牌香烟’,‘万宝路’会说成‘Marlboro’,避免被平台监测到。”
小赵还透露,这些卖家往往会通过“微商”模式进行销售,发展下线代理,形成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这种模式更加隐蔽,也更难以监管。
代购渠道:风险与机遇并存
除了传统渠道和线上渠道,代购也是外烟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然而,代购本身就存在诸多风险。
化名张先生是一位经常出国出差的商务人士,他偶尔会帮朋友代购一些外烟。“代购数量不能太多,不然很容易被海关查扣。而且,代购的真假也难以辨别,很多不良商家会以假乱真,坑害消费者。”
虽然风险较高,但代购依然是很多烟民获取外烟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一些稀缺、特殊口味的外烟,代购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岁月静好”背后的隐忧
表面上看,外烟销售渠道似乎“岁月静好”,但实际上,各种渠道都在面临着监管的压力和生存的挑战。传统渠道夹缝求生,线上渠道转移阵地,代购渠道风险与机遇并存。
这种“静好”并非真正的平静,而是一种高度紧张和随时可能被打破的脆弱平衡。一方面,监管部门在不断加强对外烟销售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外烟的需求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群体中还在不断增长。
这种供需矛盾的存在,使得外烟销售渠道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专家观点:加强监管,规范市场
化名烟草行业专家刘教授表示,对外烟的监管需要更加精细化和系统化。“不能一刀切地禁止,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渠道和产品,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同时,要加强对线上渠道的监测,打击利用社交平台进行非法销售的行为。”
刘教授还建议,可以通过规范代购行为,引导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外烟,从而减少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总而言之,外烟销售渠道的“岁月静好”只是表象,水面之下暗流涌动。只有加强监管,规范市场,才能真正实现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创文章,作者:yan_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318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