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仿中华烟”价格乱象调查:谁在浑水摸鱼?
近些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怪象——“非高仿中华烟”的价格,简直像“鸡鸣狗盗”一般,五花八门,让人摸不着头脑。同样的包装,不同的渠道,价格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是谁在浑水摸鱼,扰乱市场秩序?
“我算是老烟民了,抽中华也有些年头。但是现在,真不敢随便买了。”化名老王叹了口气,“之前贪便宜,在微信上找了个‘熟人’买了几条,价格是真便宜,一条才三百多。结果拆开一看,烟丝粗糙,味道刺鼻,抽了两根就扔了。后来才知道,是被骗了,买到了假烟。”
老王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各大论坛和社交平台上,关于购买“非高仿中华烟”被骗的帖子屡见不鲜。很多人都抱着捡漏的心态,结果却掉进了陷阱。
那么,这些所谓的“非高仿中华烟”究竟是什么来头?
经过调查,这些“非高仿中华烟”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1. 以次充好,偷梁换柱。 一些不法商家会利用相似的烟草原料,生产出质量低劣的香烟,然后冒充中华烟进行销售。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可能会采用劣质烟丝、添加违禁物质,甚至使用回收烟丝。
2. 真假掺卖,蒙混过关。 还有一些商家会采取真假掺卖的方式,在整条香烟中混入几包假烟,或者在外包装上做手脚,让人难以辨别真伪。


3. 非法渠道,逃避监管。 一部分“非高仿中华烟”可能是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市场的,比如走私、盗窃等。这些香烟没有经过正规的检验和监管,质量难以保证。
而造成“非高仿中华烟”价格乱象的原因,也错综复杂。
1.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难辨真假。 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辨别中华烟的真伪,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大肆兜售假冒伪劣产品。
2. 价格诱惑,消费者贪图便宜。 很多人明知道价格过低的中华烟可能是假货,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占点便宜。这种心态也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监管漏洞,打击力度不足。 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打击力度,但是由于“非高仿中华烟”的生产和销售渠道隐蔽,监管难度较大。

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避免购买到“非高仿中华烟”呢?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尽量选择大型商超、烟草专卖店等正规渠道购买中华烟,避免在微信、淘宝等非官方渠道购买。
2. 仔细辨别真伪。 购买时仔细检查香烟的外包装,观察防伪标识是否完整,烟丝颜色是否正常,味道是否纯正。
3. 不要贪图便宜。 如果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就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假货。
4. 保留购买凭证。 购买后要保留好发票等购买凭证,以便日后维权。
“非高仿中华烟”价格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共同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让“鸡鸣狗盗”的价格乱象彻底消失,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购买到真正的中华烟。
化名李警官表示,近日他们正在加大力度打击假烟犯罪,希望广大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他还提醒消费者,购买香烟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贪图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来源:澎湃新闻网】
原创文章,作者:yan_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494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