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烟“修心养性”:迷惑人心的伪装与难掩的风险
“修心养性”,这四个字听起来多么宁静致远,与烟草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近日,一些不法商家却将高仿烟与这四个字巧妙地联系起来,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更应引发我们的警惕。

这些高仿烟,打着“修心养性”的旗号,试图营造一种抽烟也能陶冶情操的假象,实则只是为了掩盖其非法牟利的本质。高仿烟的危害,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它们不仅在口感和成分上无法与正品相提并论,更可能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高仿烟屡禁不止,原因何在?

为何高仿烟屡禁不止?除了不法商家的逐利本性,更在于其销售渠道的隐蔽性和支付方式的便利性。一些商家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宣传和销售,并提供“货到付款”的方式,降低了消费者的警惕性,增加了交易的成功率。
“货到付款”看似安全,实则暗藏玄机。消费者往往在收到货物时才发现是假冒伪劣产品,但此时已经支付了款项,维权之路漫漫而修远。“李明”化名,是一位曾经购买过高仿烟的消费者,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当时看到广告说‘货到付款,验货满意再签收’,觉得挺靠谱的。结果收到货后发现是假烟,想退货却找不到人。”
“修心养性”背后的营销陷阱
“修心养性”这样的字眼,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它利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试图将抽烟与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等积极的心理状态联系起来。这种营销手段,很容易让一些消费者,尤其是那些压力较大、寻求放松方式的人群,产生尝试的冲动。

心理学专家“王丽”化名表示:“这种营销方式利用了人们的认知偏差,将抽烟行为与积极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从而降低了消费者对高仿烟危害的警惕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操纵。”
打击高仿烟,需要多方联动
打击高仿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平台、消费者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首先,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高仿烟生产和销售的打击力度,严查源头,切断其生产链条。同时,要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清理违规信息,封禁违法账号。
其次,平台方应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和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高仿烟的销售信息。
最后,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信虚假宣传,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来路不明的烟草制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烟草危害健康,无论真假
“修心养性”只是一种美丽的谎言,它无法改变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无论真烟还是高仿烟,都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长期吸食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与其寄希望于抽烟来“修心养性”,不如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运动、阅读、冥想等。真正的放松,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而不是依赖于外在的物质刺激。
高仿烟的出现,是对市场秩序的扰乱,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铲除这一毒瘤,维护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来源:人民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蕊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488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