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珠“屡教不改”:禁售令下的灰色地带
“爆珠”,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小小玩意儿,如今却成了监管部门眼中的“眼中钉”。近些年来,各地纷纷出台禁售令,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含有调味剂的电子烟,而爆珠,正是这类电子烟中的“重灾区”。然而,禁令之下,爆珠真的消失了吗?答案恐怕并非如此。
“消失”的爆珠,仍在暗流涌动
按理说,有了禁令的约束,线下的烟草专卖店、便利店应该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售卖爆珠了。毕竟,谁也不想和监管部门“对着干”。然而,记者近日走访一些地方发现,情况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在一些学校附近的便利店里,虽然货架上已经看不到爆珠的身影,但只要你稍微“懂行”一点,向店员“暗示”一下,他们往往会心领神会地从柜台下拿出“秘密武器”。这些爆珠,包装各异,口味更是五花八门,从常见的薄荷、水果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口味,应有尽有。
“现在管得严,不敢摆在明面上卖。” 一位店员“老王”化名这样解释,“但还是有人要啊,尤其是学生。所以,我们也就偷偷摸摸地卖一点。”
除了线下渠道,线上更是爆珠销售的“重灾区”。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群组里,仍然可以找到大量的爆珠卖家。他们往往会使用一些“暗语”、“谐音梗”来规避监管,比如将“爆珠”称为“小丸子”、“biu珠”,或者直接用图片、表情符号来代替。

“屡教不改”的背后,是利益的驱动
为什么禁令之下,爆珠仍然“屡教不改”,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因,还是利益的驱动。

一方面,爆珠的需求依然存在。对于一些烟民来说,爆珠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口感和更强的刺激感。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爆珠更是成为了他们追求个性、彰显自我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爆珠的利润空间相对较高。据业内人士“小李”化名透露,一颗小小的爆珠,成本可能只有几分钱,但售价却可以达到几毛甚至几块钱。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着一些商家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
监管的“猫鼠游戏”,何时休?
面对爆珠的“屡教不改”,监管部门也并非毫无作为。近些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对电子烟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销售行为。然而,由于爆珠的销售渠道多样、隐蔽性强,监管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我们也在不断地加强巡查,严厉打击非法销售爆珠的行为。” 一位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小张”化名表示,“但确实很难做到完全杜绝。一些商家为了逃避监管,可谓是绞尽脑汁。”

在“猫鼠游戏”般的监管博弈中,如何才能真正杜绝爆珠的非法销售呢?恐怕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爆珠的监管标准,加大对非法销售行为的惩罚力度。
其次,要加强对线上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群组销售爆珠的行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爆珠的危害,自觉抵制爆珠的诱惑。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斩断爆珠的利益链条,还未成年人一个健康、纯净的成长环境。这不仅仅是监管部门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蕊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485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