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块钱的烟,到底在“惺惺作态”给谁看?
近日,关于18块钱一包的香烟,在烟民圈子里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讨论。有人说它是“平民之光”,缓解了经济压力;也有人嗤之以鼻,觉得它“惺惺作态”,装给别人看。那么,这18块钱的烟,到底“惺惺作态”在哪里?又是在给谁看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烟草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分层的市场。从几块钱到上百块钱,不同价位的香烟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18块钱的烟,无疑属于中低端产品。它的出现,原本是为了满足那些对价格敏感,但又想保持一定吸烟习惯的烟民。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吸烟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社交符号。一支烟,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例如商务宴请、朋友聚会,拿出高档香烟,似乎更能体现“诚意”和“面子”。
那么,18块钱的烟呢?它似乎就显得有些“不上不下”。说它便宜吧,也有比它更便宜的;说它贵吧,又远远不及那些动辄几十上百的。在一些人看来,抽这种烟的人,要么是经济拮据,要么就是故意“装穷”,显得自己“不慕名利”。
这种“装穷”的说法,也许有些夸张,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有些人,明明有能力消费更高档的商品,却偏偏选择低价位的,以此来营造一种“朴素”、“节俭”的形象。这种行为,就被一些人视为“惺惺作态”。
化名李明的烟民,是一位私企职员,他坦言:“平时我都是抽三四十块钱的烟,但有时候为了跟客户拉近关系,我会故意抽18块的。这样显得我比较随和,没有架子,更容易让客户接受我。”
李明的说法,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他们认为,在特定的社交场合,选择低价位的香烟,可以起到一定的“伪装”作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也有很多烟民选择18块钱的烟,仅仅是因为它符合自己的经济状况。化名王大爷,是一位退休工人,他说:“我一个月退休金就那么点,抽太贵的烟,负担不起。18块钱的烟,味道也还行,够抽就行了。”
王大爷的说法,代表了另一部分人的想法。他们选择18块钱的烟,完全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没有任何“惺惺作态”的成分。
所以,18块钱的烟,到底是不是在“惺惺作态”?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也有不同的解读。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种选择。如果仅仅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那么选择18块钱的烟,无可厚非。但如果掺杂了过多的“表演”成分,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博取别人的好感或同情,那么就难免给人一种“惺惺作态”的感觉。
总而言之,香烟只是一种消费品,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不要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更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毕竟,真正的自信和魅力,不是靠一支烟来体现的。
而对于烟草生产商来说,更应该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口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利润。只有真正为消费者着想,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18块钱的烟,不应该成为“惺惺作态”的工具,而应该成为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它的价值,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

【来源:光明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恬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467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