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免税的东西都很便宜吗“仗势欺人”

免税商品真的“便宜到爆”?小心“仗势欺人”!

“免税店的东西肯定便宜,闭眼入就对了!” 近些年来,这句话简直成了不少人出国旅游、机场购物的“金科玉律”。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近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免税,真的意味着绝对的划算吗?消费者在享受免税带来的“优惠”时,是否遭遇了另一种形式的“价格欺诈”?

“免税”光环下的“小算盘”

“本来以为出国一趟,在免税店能捡个大便宜,结果仔细一算,有些东西还不如在国内电商平台搞活动的时候买!”化名李女士,一位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向记者抱怨道。她表示,自己有一次在某国际机场的免税店购买了一款知名品牌的护肤品套装,当时觉得价格确实比国内专柜低了不少。但回国后,偶然在电商平台看到同样的套装在做活动,算下来竟然比免税店的价格还要便宜几十块钱。

这并非个例。“免税”二字,似乎自带一种魔力,让消费者觉得“捡到宝”。许多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玩起了“价格游戏”。

“仗势欺人”的花式套路

那么,免税店的“价格游戏”到底是怎么玩的呢?

头条!免税的东西都很便宜吗“仗势欺人”

首先,是“虚晃一枪”。一些免税店会选择性地对部分商品进行大幅降价,营造出“所有商品都很便宜”的假象。但实际上,真正降价的可能只有少数商品,而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可能仅仅是略低于国内专柜价,甚至有些商品经过汇率换算后,价格反而更高。

其次,是“偷梁换柱”。一些商家会推出所谓的“免税专供版”商品,这些商品在外包装上与普通版几乎没有差别,但内在的成分、规格或者质量却可能存在差异。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直到使用后才发现“货不对板”。

头条!免税的东西都很便宜吗“仗势欺人”

再者,是“捆绑销售”。免税店经常会推出各种“买赠”活动,但赠品往往是一些消费者并不需要的商品,或者是一些即将过期的商品。消费者为了得到这些“赠品”,可能会购买一些原本并不需要的商品,最终算下来,反而得不偿失。

消费者如何擦亮眼睛?

面对免税店的各种“套路”,消费者应该如何擦亮眼睛,避免被“仗势欺人”呢?

头条!免税的东西都很便宜吗“仗势欺人”

1. 货比三家是王道。 在购买免税商品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国内专柜价、电商平台价以及其他免税店的价格,进行充分的比较,才能判断是否真的划算。

2. 不要被“免税专供”迷惑。 对于所谓的“免税专供版”商品,一定要仔细查看商品成分、规格等信息,并与其他渠道的商品进行对比,避免买到“缩水版”。

3. 理性看待“买赠”活动。 不要为了获得赠品而盲目购买商品,要仔细评估赠品的价值以及自身的需求,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4. 保留购物凭证。 在免税店购物后,一定要妥善保管购物凭证,以便日后出现问题时可以维权。

监管不能“免税”

免税店作为一种特殊的零售业态,本应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惠便捷的购物体验。然而,一些商家却利用“免税”的光环,玩起了各种“价格游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免税店的监管力度,规范免税店的经营行为,打击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让消费者在享受免税带来的优惠的同时,也能避免被“仗势欺人”。

免税不是“万能钥匙”,消费者更需理性消费。只有当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都行动起来,才能让免税店真正回归其“优惠便捷”的本质。

【来源:中国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芽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4607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