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家报道!假烟回收背后的“笨鸟先飞”现象
“这行水深着呢,但总有人想捞一笔。”在烟草行业摸爬滚打近十年的老烟民张强(化名)这样感慨道。近日,一则关于“高价回收假烟”的消息在小圈子里悄然流传,让人不禁好奇:谁在收购这些假烟?他们又意欲何为?

“笨鸟”为何先飞?利益驱动下的畸形市场
按常理来说,假烟质量差、口感劣,理应避之不及。那么,为何还会有人高价收购?这背后隐藏着一条看似荒诞,实则利益至上的黑色产业链。
“别以为收假烟就是为了自己抽,那都是小打小闹。”另一位知情人士李明(化名)透露,“真正的大头是翻新、拆解,甚至直接以次充好,冒充真烟卖。”
具体来说,收购来的假烟可能被用于以下几种用途:
* 以假乱真,蒙混过关: 不法分子将真烟条盒回收,拆开后将部分真烟替换为假烟,再重新包装,以真品价格出售。这种手段隐蔽性极高,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上当。
* 拆解烟丝,重新利用: 部分假烟虽然烟丝质量较差,但依然可以被拆解出来,经过简单处理后混入低端真烟中,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利润。
* 出口转内销,洗白身份: 一些假烟生产商会将假烟出口到国外,再通过非法渠道走私回国内,摇身一变成为“免税烟”,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笨鸟”如何起飞?利益链条环环相扣
假烟回收并非易事,需要一定的渠道和人脉。那么,这些“笨鸟”是如何找到货源,并完成回收交易的呢?
业内人士王军(化名)表示,假烟回收通常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 小商小贩,游走街头: 一些小商小贩会在街头巷尾、城乡结合部等地,以“回收烟盒”、“高价回收香烟”等名义,暗中收购假烟。
* 网店平台,暗藏玄机: 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网络平台,以“礼品回收”、“二手交易”等幌子,发布虚假信息,吸引卖家出售假烟。
* 熟人介绍,口口相传: 假烟回收往往通过熟人介绍,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圈内人士彼此信任,共同分赃。
监管盲区,亟待填补
假烟回收现象的出现,暴露出当前烟草市场监管的薄弱环节。相关部门虽然一直在严厉打击假烟生产和销售行为,但对于假烟回收环节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
“说实话,查处假烟生产窝点容易,但追踪假烟流向,打击回收环节,难度确实很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坦言。
“笨鸟先飞”?终将落网!
尽管假烟回收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更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参与假烟回收,同样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别看现在好像能赚点钱,但迟早要出事。”张强(化名)提醒道,“这种昧良心的钱,拿得越多,摔得越惨。”
打击假烟,任重道远。除了加大对生产、销售环节的打击力度外,更应加强对假烟回收环节的监管,斩断利益链条,让“笨鸟”无处遁形,还消费者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来源:界面新闻】
原创文章,作者:妍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456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