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免税保真香烟为何“屡教不改”?背后的利益链条触目惊心
“免税保真”,这四个字对于一些烟民来说,仿佛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魔力。近些年来,尽管相关部门三令五申,严厉打击,但声称“免税保真”的香烟销售乱象依然屡禁不止,甚至在一些隐秘的角落里愈演愈烈。这究竟是为什么?免税烟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近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试图揭开这层层迷雾。
“保真”的诱惑:一个难以拒绝的陷阱
对于许多烟民来说,香烟的真伪至关重要。尤其是一些高档品牌,假烟不仅口感差,更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免税保真”的说法,恰恰击中了这一痛点。
“第一次买的时候,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化名李先生告诉记者,“卖家信誓旦旦地保证是免税渠道来的,绝对保真,价格还比市面上便宜不少。抽了几次,感觉跟正品没什么区别,就慢慢开始相信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记者通过暗访发现,许多所谓的“免税烟”卖家,其实根本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免税证明。他们往往会编造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海关朋友”、“内部渠道”、“机场代购”等等,来迷惑消费者。更有甚者,直接将假烟伪装成真烟,以次充好。
“他们用的手段太高明了,普通消费者根本分辨不出来。”一位曾经从事烟草行业的化名王女士向记者透露,“很多假烟的外包装几乎可以乱真,甚至连防伪码都能仿造。只有通过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才能鉴别真伪。”
利益驱动:黑色产业链的形成

“免税保真”香烟屡禁不止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
据业内人士透露,走私烟、假烟的利润空间非常可观,往往可以达到百分之几十甚至几百。正是这种暴利,吸引了大量的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的运作模式通常是这样的:
1. 货源: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走私烟或者假烟,有的甚至直接在一些非法工厂生产假烟。

2. 包装: 将走私烟或者假烟进行精美的包装,使其看起来像是正品免税烟。
3. 销售: 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进行销售,比如微信、电商平台、实体店等等。
4. 物流: 利用快递、物流等方式将香烟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在这条产业链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风险和利润。而消费者往往是最终的受害者。他们不仅可能买到假烟,损害健康,还可能间接助长了犯罪行为。
监管困境:打击难度依然很大
尽管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打击力度,但“免税保真”香烟的销售乱象依然难以根除。这其中既有监管方面的难度,也有市场需求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网络销售的隐蔽性,使得监管部门很难追踪到不法分子的真实身份和活动轨迹。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对“免税保真”香烟的需求旺盛,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现在很多卖家都很狡猾,他们会利用各种手段来规避监管。”化名张警官告诉记者,“比如,他们会使用虚拟身份、境外服务器等等。这给我们的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此外,一些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也助长了“免税保真”香烟的销售。他们明知道这些香烟可能存在问题,但仍然选择购买,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市场。
路在何方:综合治理才是关键

要彻底根除“免税保真”香烟的乱象,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首先,要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走私、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其次,要加强网络监管,堵住线上销售的渠道。
再次,要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购买“免税保真”香烟的风险。
最后,要完善烟草销售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王女士说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免税保真”的诱惑背后,是触目惊心的利益链条。要打破这个链条,需要监管部门、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免税保真”的谎言无处遁形,还市场一片清朗。
【来源:凤凰网】
原创文章,作者:尚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424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