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代购网站风波:海外正品真假难辨,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近日,关于海外代购网站“古往今来”的讨论甚嚣尘上,不少消费者反映在该平台购买的商品疑似假货,或与宣传描述不符。一时间,消费者对跨境电商平台的信任度再次受到严峻考验。
“古往今来”凭借其宣称的“海外直邮”、“正品保障”等口号,吸引了大量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然而,随着投诉案例的增多,其运营模式的漏洞也逐渐暴露出来。
消费者质疑:正品保障成空谈?

家住上海的李女士(化名)向记者反映,她在“古往今来”购买了一款某品牌的明星护肤品,价格比国内专柜优惠不少。然而,收到货后,她发现产品的包装粗糙,气味也与之前在专柜购买的不同。经过专业机构鉴定,该产品被初步判定为仿冒品。

“当时就是冲着‘正品保障’去的,没想到还是掉坑里了!”李女士无奈地表示。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上,大量消费者晒出了自己在“古往今来”购买的商品,并对商品的质量、真伪提出了质疑。例如,王先生(化名)购买了一款名牌包包,但收货后发现包包的做工明显粗糙,五金件也存在瑕疵。他联系客服要求退货,却被以各种理由搪塞。
代购乱象:监管盲区下的灰色地带
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不少乱象。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信任,以次充好,甚至直接售卖假货。由于跨境交易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古往今来”这类代购平台通常采用的是“买手”模式,即通过遍布全球的买手采购商品,然后寄回国内。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成本,但也难以保证商品的质量。平台方对买手的资质、货源渠道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假货、水货混入其中。
此外,一些代购平台还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例如,有些平台会夸大商品的功效,或者虚报原价,以营造优惠的假象。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维权之路:困难重重,消费者该如何自保?
面对层出不穷的代购陷阱,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律师张强(化名)表示,跨境电商维权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首先,由于交易涉及境外,法律适用问题比较复杂。如果消费者要向境外商家维权,可能需要支付高昂的诉讼费用,而且语言、文化差异也会增加维权的难度。
其次,很多代购平台并没有在中国设立实体机构,消费者难以找到具体的责任主体。即使找到了平台方,也可能面临取证困难、沟通不畅等问题。
张强律师建议,消费者在选择代购平台时,要尽量选择信誉良好、口碑较好的平台。在购买商品前,要仔细阅读平台的条款和细则,了解退换货政策。收到商品后,要及时查验,保留好购物凭证和聊天记录。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平台方协商,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行业呼唤: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古往今来”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跨境电商行业要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的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跨境电商平台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同时,也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只有消费者、平台、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跨境购物环境。
“古往今来”事件的后续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希望通过此次事件,能引起更多人对跨境电商问题的重视,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小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370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