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袭!国烟外烟品牌购买“至亲骨肉”

国烟外烟品牌购买“至亲骨肉”:亲情营销还是利益捆绑?

“老王,给我来两条软中华,过两天我儿子要结婚了,得撑撑场面。” 近日,在某烟酒店,一位顾客张先生(化名)这样说道。 在中国,香烟似乎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消费品范畴,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从婚丧嫁娶到商务往来,香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国烟”、“外烟”品牌更是巧妙地抓住了中国社会重视亲情的特点,推出了一系列以“至亲骨肉”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引发了广泛关注。

“亲情牌”屡试不爽,烟草营销新策略?

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烟草品牌都开始在“亲情”二字上下功夫。例如,有的品牌推出“父爱如山”系列,将香烟与父辈的形象联系起来;有的品牌则主打“家和万事兴”,强调香烟在家庭聚会中的作用。甚至还有的品牌直接以“孝敬父母”为主题,试图唤起消费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刺激购买欲望。

这些营销活动往往以精美的包装、感人的故事以及明星代言等形式呈现,极具吸引力。不得不承认,这种“亲情牌”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中国社会的情感需求,能够迅速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销售额。

“至亲骨肉”消费,情感绑架还是心甘情愿?

然而,这种“亲情营销”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种营销方式涉嫌情感绑架,利用消费者对亲人的爱和责任感来推销产品,是不道德的。尤其是在“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共识的今天,这种营销方式更是显得格格不入。

“明知道吸烟不好,但是过年过节,总得给长辈送点烟酒吧,不然显得没心没肺。”市民李女士(化名)坦言,虽然自己也知道吸烟的危害,但在人情往来中,香烟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礼品。

来袭!国烟外烟品牌购买“至亲骨肉”

但也有人认为,购买香烟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品牌只是提供了一种选择,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消费者手中。只要品牌在宣传过程中不夸大其词、不隐瞒危害,就不应该受到过多的指责。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购买香烟也并非完全出于送礼的目的,而是出于自身的消费需求。

透过现象看本质,烟草消费文化的反思

“国烟外烟”品牌购买“至亲骨肉”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社会独特的烟草消费文化。长期以来,香烟在中国社会都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一种社交工具、一种身份象征,甚至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

要改变这种现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烟草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改变社会对香烟的固有观念,让香烟回归其商品属性,而不是成为人情往来的“通行证”。

来袭!国烟外烟品牌购买“至亲骨肉”

来袭!国烟外烟品牌购买“至亲骨肉”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烟草品牌的营销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避免其利用“亲情牌”进行不当宣传,误导消费者。毕竟,真正的亲情是用心呵护,而不是用烟雾缭绕来维系。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创文章,作者:yan_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3174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