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购?“掩耳盗铃”式正品保证,消费者还能信谁?
“正品保证,假一赔十!”这句口号,近些年来几乎成了电商平台的标配。然而,消费者真的能放心购买吗?近日,一则关于“掩耳盗铃”式正品保证的事件,再次将电商平台的信任危机推到了风口浪尖。
家住上海的王女士(化名)近日在某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品牌护肤品,页面上醒目地标注着“正品保证,官方授权”。然而,收到货后,王女士却发现产品包装粗糙,气味刺鼻,与自己之前在线下专柜购买的正品有着明显的差异。
起初,王女士以为是自己多虑,毕竟电商平台都承诺“正品保证”。但使用几天后,她的皮肤开始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这让她不得不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货。
王女士立即联系了平台客服,客服却以各种理由推脱,要求提供各种证明材料,甚至要求她去指定机构进行鉴定。折腾了一大圈,王女士终于拿到了一份鉴定报告,证实其购买的护肤品确实为假冒伪劣产品。
本以为有了鉴定报告,维权之路会顺利一些。然而,平台客服却再次变脸,声称王女士提供的鉴定报告不具备权威性,拒绝赔偿。理由是:王女士没有按照平台的指定流程进行鉴定。
“这简直就是‘掩耳盗铃’!”王女士气愤地说,“他们一边承诺正品保证,一边又设置重重障碍,让消费者维权无门。这和自己捂住耳朵,以为别人听不见自己偷东西有什么区别?”
类似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关于电商平台“正品保证”涉嫌虚假宣传的投诉屡见不鲜。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在电商平台购买的商品,虽然页面上标注着“正品保证”,但实际收到的却是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是以次充好的残次品。
更有甚者,一些电商平台为了规避责任,玩起了文字游戏。比如,将“正品保证”改为“品质保证”,或者在商品详情页面的角落里,用极小的字体标注“仅保证渠道正规,不保证产品质量”。
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正品保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破坏了电商行业的信任根基。消费者不禁要问:在电商平台购物,我们还能相信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商行业观察人士李先生(化名)表示,目前电商平台上的“正品保证”乱象,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平台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不严,甚至纵容假冒伪劣产品上架销售。
二是平台对售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低,导致一些商家铤而走险。
三是平台的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消费者维权困难,助长了售假者的嚣张气焰。

要根治电商平台上的“正品保证”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电商平台要加强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建立完善的商品质量检测体系,严厉打击售假行为。
其次,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对虚假宣传、售假行为进行严惩,提高违法成本。

最后,消费者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购物,保留好购物凭证,遇到消费纠纷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正品保证”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应该是电商平台对消费者的庄严承诺。只有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让电商行业健康发展。如果继续采取“掩耳盗铃”式的做法,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创文章,作者:玫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305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