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烟”灰色产业链调查:一场“弄假成真”的生意经
“想来点儿不一样的?朝鲜烟,保真!”
近些年来,在一些隐秘的渠道中,朝鲜烟草的身影时常闪现。它们往往被冠以“特供”、“限量”的名头,价格也水涨船高。然而,这些所谓的“朝鲜烟”,究竟有多少是真货?又暗藏着怎样的猫腻?近日,记者深入调查,揭开了这条“弄假成真”的灰色产业链。
“神秘渠道”:真假难辨的货源
在一些烟民聚集的线上论坛和社交群组中,朝鲜烟的交易信息并不难寻。卖家们往往自称有“特殊渠道”,能够搞到市面上罕见的“正品朝鲜烟”。他们提供的品种繁多,从常见的“阿里郎”、“金达莱”,到一些据称是“特供”的稀有品种,应有尽有。
“老烟枪”李明(化名)告诉记者,他曾经通过一个微商购买过几条朝鲜烟。“当时就是图个新鲜,看着包装挺精致的,而且卖家说味道很特别。”然而,吸了几支后,李明就觉得不对劲。“味道很杂,烟丝也粗糙,感觉像是劣质烟草做的。”

那么,这些卖家口中的“特殊渠道”究竟是什么?一位曾经从事过烟草销售的业内人士张强(化名)透露,所谓的“朝鲜烟”,很大一部分都是假冒产品。“国内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搞到朝鲜烟的包装,然后用劣质烟丝进行填充,再以高价卖出去。”
张强表示,由于朝鲜烟在国内市场流通量小,监管难度大,给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很多消费者对朝鲜烟并不了解,很容易被虚假宣传所蒙蔽。”
“高仿”包装:以假乱真的障眼法
除了直接用劣质烟丝冒充外,一些造假者还在包装上下足了功夫。他们通过扫描、仿制等手段,制作出与真品几乎一模一样的外包装。
“现在的高仿技术非常成熟,有些包装甚至能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一位从事印刷行业的王涛(化名)告诉记者,一些造假者会找到一些小型的印刷厂,让他们帮忙印刷朝鲜烟的包装。“只要有真品的包装样本,他们就能按照原样进行复制。”
王涛表示,由于印刷的数量不大,而且利润空间较高,一些小型印刷厂明知是假冒产品,也愿意铤而走险。“他们会把印刷好的包装,卖给那些专门从事烟草造假的人。”
“利益驱动”:一条完整的造假链条
从获取包装、填充烟丝,到最后的销售,朝鲜烟的造假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中,每个人都为了追逐利益,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造假者、印刷厂、销售商,甚至是一些物流公司,都参与其中。”张强表示,正是由于利益的驱动,才使得这条造假链条能够长期存在。

消费者:防范意识是关键
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朝鲜烟,消费者应该如何辨别真伪?专家建议,首先要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烟草产品,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来路不明的卖家。其次,要仔细观察烟草的包装,看是否有明显的瑕疵或破损。最后,可以通过闻气味、观察烟丝等方式,来判断烟草的质量。
“最重要的是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朝鲜烟。”律师赵丽(化名)表示,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也助长了造假者的气焰。
监管:任重而道远
打击烟草造假,维护市场秩序,需要监管部门的持续努力。赵丽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烟草市场的监管,加大对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赵丽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烟草造假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朝鲜烟”的灰色产业链,是一场“弄假成真”的生意经。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游戏中,消费者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只有加强监管,提高防范意识,才能让这场骗局无所遁形。
【来源:界面新闻】
原创文章,作者:yan_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hjhbgs.com/30482.html
